《中国教育报》大篇幅报道我校本科教育改革!
日前,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改革探索版头条,以《走向本科教育改革深处——西南石油大学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大篇幅报道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举措,并同时刊发校长赵金洲关于本科教育改革的短评。
“本科为本”作为大学建设的必然路径,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当前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国家和社会对于卓越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渴求,亦对本科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本科教育的关键点到底何在?又应来一场怎样卓有成效的改革?对此,西南石油大学找到突破点,解好改革“综合题”,探寻本科教育改革深处的风景。
破 局 一次评奖何以触动改革之弦
“当工人用绳子抬重物,卸下时抽去绳子,置于砖块上的重物要怎样保持平衡?能否计算出确定值?”日前,西南石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奖”评价活动中,年近60岁的机电院教授王维将生活案例移植到力学课堂。
活动现场,29名参评教师(一半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从备选的10节内容中,随机抽取1节进行讲授。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于其中碰撞出火花。一次教学评价,更像是一场“棋逢对手”的较量。而胜出者将获得4万—10万元的奖励。
“每年一次的‘课堂教学质量奖’评选虽是传统,但此次却是新面容。”学校副校长郭建春解释,结果评价只是浮出改革冰山的一角,其背后是过程评价的层层考核和筛选(占比70%)。
学校组织“课堂教学质量奖”评选暨教学观摩
何为过程评价?“要凸显教学的‘质’,体现教师课堂劳动的差别性。”教务处处长黄健全谈道,但实际操作却并非易事。
“在学校制定基本框架和原则基础上,我们将过程评价的重心放在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华春介绍,各学院将结合专家(同行)评价、随堂听课评价、教学文档规范与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对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其结果经由校评工作组审查,评出“教师教学优秀奖”,并给予1万—3万元奖励。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动员会会议情景
“除了常规评价体系,学院还会采取向学生发放期中课程问卷调查,以试卷调查和作业检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机电院副院长韩传军表示,通过建立教师评价的分类统计汇总,确保对教师教学作出更准确判断。
“全员评价与层层评选的‘同向同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双轮驱动’,对教师能力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激发其教书育人的内动力。”理学院教师李玲娜说。
要破除人才培养的产品化思维,形成人才的个性化和非同质化,就必须给予教师教学工作更公平更立体的评价,这是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初心,亦是触动本科教学改革的弦音。
纵 深 评价体系改革的杠杆能否撬动
2015年底,校长赵金洲带领教务处及各教学副院长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商议,最终围绕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使《西南石油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与奖励办法》有了雏形。
经过几轮意见征集,《办法》最终得以定稿,教师纷纷为这5504字的25条明文规定点赞,评价其为“撬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杠杆”。
根据规定,教师申报“教学为主”型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学综合测评须为“优秀”,且至少获“课堂教学质量奖”一次;获奖教师在申报教改项目、“教学名师”称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和荣誉性待遇……
成立教学评估与督导专家委员会大会现场
为了彻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学校还打出“组合拳”: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立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对青年教师实施“过五关”计划,引导青年教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结合教师各阶段发展目标与需求,建立分阶段教师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在职称评定上,注重全面考查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创新高级职称晋升教学先评、校院两级全方位立体式评价机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打破了职称评定唯论文论、唯课题论的传统,引领高级职称晋升导向。
此外,学校还不断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提出具体要求;建立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推进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和实践教学评估制度……
老师在认真为同学们讲课
“一系列制度机制的催化,带来教学与科研的平分秋色。”如果说由于职称、科研经费等更具“含金量”“附加值”的诱惑,教师往往在教学与科研的天平上倾斜,那么如今学校则为本科教学添了重要的“改革砝码”,让教学与科研得以花开两枝。
因为教学能力突出,并以此作为核心竞争力顺利评聘为教授,机电院教师陶春达表示,“科研在职称评审中不再一枝独秀,让专注教学的教师有了更多钻研教学的热忱和动力”。
教学与科研也不再是一场顾此失彼的较量,教学也不再是一份“苦差”。正如教务处副处长周东华所说,教师教学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也步入一个新质量时期。
探 寻 如何洞见改革深处的风景
要解好本科教育改革这道“综合题”,就要回归解决两个基本矛盾:教师能力素养及教学专注度与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与学生个性化、兴趣化发展之间不协调的矛盾。
由此,学校围绕新制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质量工程”建设,从教师—学生、课程—学生两个维度入手,进行立体式系统化改革。
“以激励为核心理念,教师能在包括课程创新、实践项目等在内的所有教学领域获得支持与价值回报。”郭建春说,教师回归教学本源并非是简单负责好课堂就够了,而是要转向学生学习经历、学习获得感。
本科生科研、实习实践、读书班等,一场场教学探索与尝试使得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已成为现实。
石大学子在图书馆认真学习
然而,高校综合改革改到难处是教师,改到深处是课程。
课程如何重构?如何实现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三层级的“化学反应”?
学校通过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1+X”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打破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学科壁垒,实现课程交叉重构,让学生个性化修读;通过增设选修课研习模块,加大第二课堂学分,同时自主研发“淘宝式”选课系统和“学分制选课结算系统”,为学生兴趣化修读提供保障。
学校举行“课堂教学质量奖”评选
与此同时,学校还逐步探索基于研究的学习标准;移除跨学科教育障碍;联结交流技能和课程作业;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等。
“对于本科教学改革这一重大命题,学校将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十大提升计划中的‘牛鼻子’工程。在学校确立的204项改革任务清单中,涉及本科教学改革的就有71项。”校党委书记孙一平介绍。
大学应当给教学最好的出路,让教师能以教学促进自身发展,从而带动学生的创新发展。行进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路上,本科教育改革的征程也未有穷期。
校长赵金洲:寻求本科教学改革新进路
一流大学必须有卓越的教学,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更要瞄准本科教学这一核心点,把握高等教育这条生命线,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大学的最基本职能,因而教学必须处于学校工作的基础地位;而科研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是大学区别于一般职业培训学校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学校发展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和价值追求。
然而,知易行难的本科教学改革不能浅尝辄止,必须直指矛盾症结,方能探寻到改革的新路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能浮于表面,必须与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做深层对接。
因此,西南石油大学开启了一场围绕质量提升的大变革,制定本科教学改革路线图,吹响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的冲锋号。学校以教学评奖为突破口,撬动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的杠杆,重塑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探索出本科教学改革的新进路,向改革深处行进。
往期回顾:
——————— s w p u ———————
信息来源 / 西南石油大学新闻网
编辑 / 刘曌坤